当前栏目:信息公开

三明市万寿岩遗址博物馆2012年——2021年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2-01-17396

博物馆是人类收藏历史记忆凭证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担负着保护、研究和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遗存,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职能。三明市万寿岩遗址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博事业发展。为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完善文物保护和制度建设体系,积极推进博物馆规范管理机制建设。创新文物保护的理念、机制和方法。加快博物馆资源整合,挖掘潜力、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全面提升三明市万寿岩遗址博物馆整体工作水平,推动文物、博物馆事业全面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博物馆事业,落实博物馆的宗旨和开展业务,特制定2012年至2021年十年发展规划。

一、博物馆概况

  三明市万寿岩遗址博物馆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岩遗址而专门建立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也是福建省唯一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主要以展示万寿岩遗址数次发掘出土的重要遗址与遗物为主。现在的万寿岩遗址遗址博物馆占地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20平方米,展线总长330米。共使用文物及标本 197件、重要文件复制件6件、各类图片189张、雕塑17尊、制作场景4处、互动触摸屏11个、动漫演示5处、大型LED演示屏1个、大型沙盘模型1个。展览主题突出,前后呼应,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再现,互动交流,以物见人、以人说事,内容翔实,手段丰富,趣味性和互动性皆强,极具时代气息,已成为三明市乃至福建省重要的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基地。

  三明市万寿岩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均为万寿岩遗址历次考古发掘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并有极少量骨、角器。截至目前,馆藏各类石制品及哺乳动物化石共3458件(套),其中珍贵文物503件。通过这些馆藏文物,可以全面了解万寿岩遗址时代的发展脉络,并为研究台湾史前文化与大陆渊源关系提供了实物依据。

  馆藏的万寿岩遗址出土的化石主要有:菊头蝠、蹄蝠、白腹管鼻蝠、豪猪、猕猴、狼、黑熊、熊、大熊猫、鬣狗、最后鬣狗、豺、沙獾、中华猫、虎、豹、猎豹、剑齿象、东方剑齿象、巨貘、华南巨貘、中国犀、野猪、水鹿、梅花鹿、麂、斑鹿、山羊、水牛、野牛等。

  馆藏文物中还有少量的出土于船帆洞上文化层或与船帆洞上文化层相当的岩棚地段的一些骨制品,包括:磨制骨器、磨制角器、打制骨器、骨锥坯件和角饰品五个类型。尽管万寿岩遗址船帆洞上文化层出土的骨角制品数量较少,但却充分表明当时洞穴的主人已经初步掌握了制作骨角器的基本技能,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骨角器的出现和应用在人类文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象征着人类文化进程中工具类型的不断增加和完善,它是史前人类在文化上的重大进步。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国情,把握博物馆发展阶段性特征,遵循博物馆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实现各类博物馆又好又快协调发展为主线,完善中国特色博物馆体系,全面提升博物馆的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水平,强化博物馆文明传承、文化沟通、增进知识和公众教育的职能,建设博物馆强国。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作为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的基本理念。树立博物馆文化资源属于人民、博物馆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人民的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博物馆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鼓励公众参与博物馆事业,维护博物馆文化资源共享的公平,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坚持质量优先。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博物馆发展观,注重博物馆内涵发展。建立以提高博物馆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博物馆资源配置和博物馆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博物馆功能和职能发挥、提高办馆质量和水平上来,鼓励博物馆办出特色、办出品牌。

  坚持服务优先。把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作用作为博物馆发展的根本任务,强化藏品保护研究和博物馆学术研究,创新展示教育传播的内容、形式、手段,切实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改革创新。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博物馆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博物馆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创新博物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博物馆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博物馆制度,激发博物馆的活力。

三、发展战略

  一是引导博物馆合理定位,强化博物馆特色的办馆理念,提升博物馆水平。 

  二是加强博物馆能力建设,创新发展理念和运行模式,使博物馆“收集和保护”、“教育和研究”、“开放和服务”三种内在职能统一化、组织化,大幅度提升专业化水准。

  三是发挥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加强博物馆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增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创新能力。

四、发展目标

  博物馆发展中期阶段(2012年-2016年)力争完成博物馆固定陈列改版提升改造,以全新的展陈打造博物馆新名片;由于现有博物馆展厅面积有限,没有临时展厅,一直无法进行陈列展览引进了交流,努力争取在中期规划设计建设博物馆临时展厅,提升对外交流;建设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相关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至2021年,逐步更新和完善博物馆各项软硬件设施,推动三明市万寿岩遗址博物馆与各地博物馆接轨,形成与全省博物馆建设大发展、大繁荣格局相匹配的发展局面,打造成为我市重要的文化窗口、文化遗产展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国家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力争在2021年前申报并通过国家三级馆评估定级。

  (一)不断提升馆员业务能力,加强对外交流和培训。定期举办业务培训,丰富馆员文博知识;加强学术研究能力,形成全馆爱学习、重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充分挖掘本馆文物特色,使馆际交流进一步加强,完成交流展览从无偿办展到有偿办展的过渡。

  (三)显著改善场馆等基础设施,使博物馆的综合实力达到国家三级馆的水平。深化免费开放的发展契机,实现场馆、陈列展览规划的科学性和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显著提升综合实力。

  (四)显著提升博物馆文化服务能力,着力创新服务平台,增强社会教育服务能力,实施免费开放政策,使巡回展览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成为常态。在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日加大博物馆教育宣传工作。充分运用信息、互联网、多媒体、新媒体等技术手段,通过数字博物馆、远程教育网络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使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更多民众。

  (五)加强文创产品开发。充分运用国家扶持文化创意产业优惠政策,依托文物藏品、陈列展示等博物馆元素,加大博物馆文化产品研发,增强博物馆文化产品在文化产业和消费体系中的竞争力。

五、博物馆中期发展规划

(一)2012年

    1.贯彻落实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继续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相应工作;

    2.启动博物馆新馆规划设计工作;

    3.利用各种渠道,宣传万寿岩文物知识,增强公众文物保护意识,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中的引领作用;

    4. 加大业务学习力度,选派人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5.完善博物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

(二)2013年

    1.贯彻落实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继续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相应工作;

    2.继续推动博物馆新馆规划设计工作;

    3.利用各种渠道,宣传万寿岩文物知识,增强公众文物保护意识,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中的引领作用;

    4. 加大业务学习力度,选派人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加强馆内职工学习培训,提升自身知识水平。

    5.进行博物馆展陈提升准备工作。

(三)2014年

    1.贯彻落实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继续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相应工作;

    2.推动博物馆新馆规划设计工作;

    3.利用各种渠道、媒体,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增强公众文物保护意识,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中的引领作用;

    4. 加大业务学习力度,选派人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5.推进博物馆展陈提升方案设计工作并及时开展布展施工前期工作;

    6.积极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认真学习相关政策,及时参加业务培训,切实做好文物普查工作,保质保量积极推进。

(四)2015年

    1.贯彻落实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继续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相应工作;

    2.推动博物馆新馆规划设计及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作;

    3.利用各种渠道、媒体,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增强公众文物保护意识,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中的引领作用;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举办系列活动,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加大业务学习力度,选派人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5.力争完成博物馆展陈改版提升工作,以全新面貌展现万寿岩文物,按时对外开放;

    6.按照统一部署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该项工作。

(五)2016年

    1.贯彻落实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继续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相应工作;

    2.加强博物馆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3.利用各种渠道、媒体,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增强公众文物保护意识,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中的引领作用;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举办系列活动,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加大业务学习力度,选派人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5.夯实博物馆基础工作,争取条件申报国家三级博物馆。

六、博物馆远期发展规划

(一)2017年

    1.贯彻落实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继续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相应工作;

    2.举办形式丰富、内容新颖的教育活动,并利用各个平台进行宣传,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举办系列活动,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积极做好申报国家三级博物馆材料工作;

    4. 加大业务学习力度,选派人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5.继续推进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建设。

(二)2018年

    1.贯彻落实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继续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相应工作;

    2.举办形式丰富、内容新颖的教育活动,并利用各个平台进行宣传,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举办系列活动,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积极申报国家三级博物馆;

    4. 加大业务学习力度,选派人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5.力争完成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及停车场建设工作。

(三)2019年

    1.贯彻落实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继续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相应工作;

    2.举办形式丰富、内容新颖的教育活动,并利用各个平台进行宣传,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举办系列活动,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按照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要求准备国家二级博物馆申报工作,各项工作计划开展围绕国家二级博物馆标准去做;

    4.制定文物征集方案,有目的地扩大馆藏文物数量;

    5.加大业务学习力度,选派人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四)2020年

    1.贯彻落实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继续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相应工作;

    2.举办形式丰富、内容新颖的教育活动,并利用各个平台进行宣传,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举办系列活动,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严格按照国家三级馆的标准开展工作,完善软硬件设施,提升博物馆综合实力,争创国家三级馆;

    4.制定文物征集方案,有目的地扩大馆藏文物数量;

    5.加大业务学习力度,选派人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五)2021年

    1.贯彻落实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继续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相应工作;

    2.举办形式丰富、内容新颖的教育活动,并利用各个平台进行宣传,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举办系列活动,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积极开展博物馆各项工作,力争申报国家三级馆;

    4.制定文物征集方案,有目的地扩大馆藏文物数量;

    5.加大业务学习力度,选派人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博物馆人员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博物馆人员队伍,严格博物馆从业人员资质,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博物馆从业人员队伍。

提高博物馆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博物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引导博物馆从业人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自觉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积极争取增加博物馆编制,在现有4个编制基础上进行扩编,以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

(二)健全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博物馆的各项制度,以制度管理人和事,做到有计划、有章程、有检查、有奖惩。

    设立符合本馆实际的部门,配齐相应人员,落实各项责任制,保证博物馆工作顺利进行。

(三)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工作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馆际交流,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举办系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按照博物馆培训工作计划,选派人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定期组织全馆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学习,每年进行消防演练,强化安全意识,严防火灾。

(四)争取经费保障

       博物馆事业日益发展,为保障博物馆正常运营,努力向上级争取免费开放经费。

     积极争取多渠道资金,不断完善软硬件设施设备,落实文物征集经费,加强文物征集工作,充实馆藏文物。

相关阅读